親職教養Parenting

教育專題

當孩子被老師反應有「過動跡象」,爸媽該怎麼辦?

當孩子被老師反應有「過動跡象」,爸媽該怎麼辦?

2021-01-14 00:00 (更新:2021-05-07 11:18)

 

by 嚴選作者 - 治療師雙寶阿木-吳怡璇 (親子天下嚴選)

 

「媽媽,你是不是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評估看看,是不是過動兒?」當孩子被老師反應有「過動跡象」時,該怎麼辦?治療師阿木建議家長,「別慌張、別漠視」,家長你的過度反應、極度否認,都不是好事,只會耽誤孩子的大事。

 

 

「媽媽,你家孩子上課時,比在前面的老師我還忙,動來動去、愛說話、不守規矩、講也講不聽!」
「媽媽,你的孩子喜歡弄同學,又打到同學!」
「媽媽,你是不是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評估看看,是不是過動兒?」

除此之外,也常見到家長無助的在社群網站上討論孩子的問題,如寫作業慢、愛打電動、成績不好、沒有學習動機…等,結果網友紛紛的留言,直接判定孩子是「過動」,應該速速就醫。這種情況在現今的幼兒園、國小低年級孩子中,應該時有耳聞,甚至就是你的親身經驗。因為在這個3C世代的孩子,出現過動和注意力不足的情況,越來越常見。

 

這些年,臨床研究發現,國內確診為「注意力缺損過動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縮寫ADHD)」兒童比例約有6-10%。在全球中,台灣過動兒的比例相對較高。治療師阿木在學校巡迴輔導多年,發現注意力缺損過動的孩子確實越來越常見。

 

我們的孩子,到底怎麼了?當孩子被老師反應有「過動跡象」時,你該怎麼辦?

治療師阿木建議家長,「別慌張、別漠視」,家長你的過度反應、極度否認,都不是好事,只會耽誤孩子的大事。爸媽你要沉住氣,用三步驟來慢慢應對。

 

步驟一:正視和觀察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左邊

各位家長,我知道每個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最好的,但是請不要極力否認老師反應的孩子問題,因為老師一定比你的經驗多。當老師熱臉總是貼冷屁股,只會換來更孩子更嚴重的後果,像是幼兒園時家長極力否認問題,當孩子國小後有學習困難,確診ADHD時才懊惱不已。低年級就發現過動問題,到高年級才願意正視,但學業低落已久,動機自信早已喪失,甚至演變反社會人格,為時已晚。

 

爸媽,首先要重視老師在校觀察到的專注力狀況,記錄老師認為孩子「過動不專心」的具體情況,越詳細越好。多蒐集情報後,接著家長在不同的情境中,也同步觀察是否有這些問題,因為過動不專注的症狀,不只會顯現在學校中。藉此釐清是老師、同學、環境,還是孩子本身問題。當然,這些記錄也能幫助孩子就醫時更準確。

至於面臨學習問題,試著釐清孩子的核心問題,如聽理解、口說、背誦、拼音、國字理解、數學運算、還是寫字動作問題。到底是全面學習問題,還是只有單一科目或某部分困難,接著才能找出訓練的方向。全面學習問題,可能是發展遲緩或學習障礙,建議尋求早期治療和特殊教育(學習教室),單一科目則可能只是沒有找到好的學習方式,找到適合的補救、家人陪伴練習就能挽救。

 

步驟二:檢視調整目前孩子的處境和環境

各位家長,孩子的大腦未成熟(學齡前兒童更明顯),極度受環境所影響,環境不良會讓孩子產生疑似過動、躁動或上課分心的問題。因此,過動兒在現代越來越常見,這往往由於台灣家庭的不良生活型態所趨,如從小室內活動居多、戶外肢體活動偏少,到了國小更是整天坐在教室安親班,回家更是大量3C生活,還有…晚睡、飲食不均衡。

這些原因長期下來,讓原本有ADHD傾向的孩子,更快發生與明顯化,當中有些是真正確診注意力缺損過動,而有些則是「環境」不良造就的感統合失調(我稱為假性過動)。

結論就是,孩子學習專注力的狀態,要靠父母來協助,不是反過來要求安親班和老師。當孩子被老師反應好動、專注力不好,父母不用急著否認或慌張就醫,先要檢視爸媽目前孩子的生活型態,先試著改變3-6個月,看看孩子狀態是否有改善。

睡眠足夠嗎?孩子9點左右就該睡了…
飲食均衡嗎?加工食物會造成躁動不安和過敏。
運動活動足夠嗎?每日至少一小時的運動,能提高專注持續力,幫助學習。

最多家長問我,那3C電視能看多久?只要你陪孩子有足夠戶外活動和運動時間、不晚睡,我想也沒剩多少時間,在室內看3C和電視了。

還有一點,你的家庭規範明確嗎?大人時常過度寵溺孩子?沒規範的孩子,到了幼兒園,很難建立規矩,造成他人困擾,甚至不服規矩。

如果家長,您已很努力的維持孩子良好的生活型態,孩子依舊如固,代表事情沒那麼單純,請您就盡速帶著孩子尋求醫療資源吧!

 

步驟三:進一步瞭解過動和注意力缺損物、尋求醫療

 各位家長,我要鄭重宣布,注意力缺損過動(ADHD)並非個性造成,研究顯示ADHD是腦部功能問題,雖然智商沒問題,但無法展現實力。高達7成的ADHD會持續到成人,這不是家長您逃避就能視而不見的。更重要的是,並非每個ADHD的孩子,都需要進入服藥,即早重視接觸早期治療的醫療課程,如職能治療、物理治療、語言治療、心理諮商、專注力、社交技巧課程….。最怕因為家長害怕醫療標籤,錯過孩子大腦最佳可塑性期,孩子大腦其實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

 

幼兒園時期,通常不用服藥,進入國小階段醫生才會考慮用藥。但是依照職能治療師我的臨床經驗,很多ADHD孩子在國小服用藥物後,確實能把原本的智力展現,降低學習和其他人格情緒的大問題。

最後提醒,ADHD就醫不是一般小兒科!醫生各有專攻,請掛兒童復健科、兒童心智科或聯合發展評估門診。盡早就醫,才能幫過動的孩子,發揮出他的實力,降低其他行為問題。